2014年9月13日星期六

伊波拉病毒的計謀



一種全球聞之色變的病毒-伊波拉病毒爆發,疫情未受控制。究竟為何這種病毒具驚人的殺傷力呢?



伊波拉病毒的起源和病徵

伊波拉(Ebola)是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伊波拉病毒出血熱。如感染此病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疼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罹患此病可致人於死,約50%至90%的死亡率,致死主要的原因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伊波拉河命名(該國舊稱扎伊爾),此地為首次爆發疫症的部落附近。而剛果亦是最近四次爆發疫症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的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因為伊波拉的致命力強,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可以有效治療,故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同時也被視為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個案

果蝠是伊波拉病毒的宿主之一
人類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第一宗有記錄個案,發生在大概40年前,之後在非洲出現過多次爆發,目前未有疫苗可以對付。1976年,剛果一條村莊出現新疾病,患者起初會發燒、肌肉疼痛,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繼而內出血和外出血,令大部分病人死亡。因為首發病例的村莊位於剛果的伊波拉河附近,所以新病毒被稱為伊波拉病毒。

基於現有證據,專家相信伊波拉病毒的宿主可能是非洲的果蝠(尤其是錘頭果蝠(Hypsignathus monstrosus)、富氏前肩頭果蝠(Epomops franqueti)與小項圈果蝠(Myonycteris torquata))。感染對象除了人類,還包括猩猩、猴子和羚羊等野生動物,當地人在飲食中,一旦接觸有病動物的生肉,就有機會染病。專家一直認為,由於都市人較少機會進食野生動物,伊波拉病毒疫情只會局限在森林和偏遠地區。


伊波拉病毒傳染方法

伊波拉病毒是透過直接接觸血液和其它體液傳染。所以,如果沒有病的人有傷口,而接觸到沾有病人分泌的衣物、床單或針頭,那麼,伊波拉病毒一樣會人傳人。

過去近40年,伊波拉病毒曾經出現多次爆發,疫情都是局限在非洲,累積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根據世衛資料,總體死亡率高達9成。至今人類仍未開發出可以針對伊波拉病毒的疫苗。
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時刻為病人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期望病人可以支持到病毒消退。


伊波拉疫苗

但為甚麼多年來都未有伊波拉疫苗?由於感染伊波拉的人歷年來不超過3,000人,所以有分析指,研發伊波拉疫苗的經濟誘因有限,各國堅持研究的動力,是怕終有一天,恐怖分子會利用伊波拉病毒做生物武器。

伊波拉疫情感染和死亡人數如下:


小結

其實,從歷史上的病例數據看來因傷風感冒而死的人每年也有數以萬計,因瘧疾而死的人每年是以十萬計,甚至因西醫的醫療失誤而死的人都每年上萬計。這與因伊波拉病毒而死的總人數比,伊波拉病毒所造成的死亡數字是微不足道。在當中,是否只是有人想誇大其詞,引人注意,實際為了吸納資金,製造生化武器呢?



相關連結:

伊波拉病毒屬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83%E5%8D%9A%E6%8B%89%E7%97%85%E6%AF%92%E5%B1%AC

埃博拉(伊波拉)病毒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