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眾熟悉的事物,都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改動,例如「中國人唔係東亞病夫」,這句話已經不再是這樣了。
註:什麼是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事、物件的現實狀況,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但凡出現這個現象,就稱為「曼德拉效應」。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正如現實所見,他於2013年離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他清楚記得,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經已在監獄中離世。提出的人能夠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 當這個說法提出後,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從此,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就會被標籤為「曼德拉效應」。 相關文章:曼德拉效應(一)前言-幻變的現實
一、中國人唔係東亞病夫?
第一個個案,在今集播出之前,早已於香港及眾多粵語華人地區掀起熱烈討論。
事源已故的著名香港武打演員兼武術家李小龍,在 1972 年電影《精武門》飾演主角陳真,
劇情描述一間在中國開設的日本空手道館,將一塊寫著「東亞病夫」的牌匾,
送給陳真隸屬的精武門武館,於是,陳真帶著這塊牌匾,到日本空手道館「踢館」。
陳真打倒所有日本空手道高手後,說出華人粵語電影界最經典的對白之一:「中國人唔係東亞病夫!」
但現在,因為「曼德拉效應」,「東亞」這兩個字已經消失了,變成「中國人唔係病夫」。
我們看看這一句,香港以至全球華人都非常熟悉的李小龍最經典對白,
在「曼德拉效應」下的改變。

許多華人的記憶中,這句對白一直是「中國人唔係東亞病夫」,
而不是現今新現實中的「中國人唔係病夫」。當然,網上可以找到許多殘餘現象,
無論是 Google 還是 YouTube,搜尋「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時,
都會顯示大量網頁和影片題目,寫著「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包括大家剛才看見的《精武門》,在 YouTube 的電影片段,題目是「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並非「中國人不是病夫」,但大家都已經親耳聽見,影片的對白明顯改變了。

所以,非常明顯,1972 年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的經典對白,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改變了。
但差不多所有模仿《精武門》的二次創作或重拍片段都沒有改變,成為這個「曼德拉效應」的證明。
二、Sketchers還是Skechers?
第二個個案,是一個美國著名運動用品品牌的串法。
先玩一個猜謎遊戲,究竟現今現實中,這個品牌的串法,
是左邊有一個 t 的 Sketchers,
還是右邊沒有 t 的 Skecher呢?
好,開估了!
現今現實中,這個品牌的正確串法是右邊沒有 t 的 Skechers,
並不是左邊有 t 的 Sketchers,奇怪嗎?
許多人的記憶中,這個品牌的串法一直是有一個 t 的 Sketchers,
明顯,這個運動用品品牌的串法,已經因「曼德拉效應」改變了。
當然,網絡上仍然可以找到很多舊現實的殘餘現象。

三、美國漢堡包快餐連鎖店Wendy
第三個個案,是美國第三大,市場佔有率達 12%的漢堡包快餐連鎖店 Wendy’s。
更多Wendy 的背景資料:
1982 年,Wendy’s 曾經在香港開設分店,名為「得意妹」; 1986 年曾撤出香港; 1991 年改名為「雲狄斯」再度回歸,全盛時期有十多間分店, 最終因經營不善,2000 年 1 月 3 日再次退出香港市場。
1982 年,Wendy’s 曾經在香港開設分店,名為「得意妹」;
1986 年曾撤出香港; 1991 年改名為「雲狄斯」再度回歸,全盛時期有十多間分店, 最終因經營不善,
2000 年 1 月 3 日再次退出香港市場。
眾所周知,Wendy’s 的標誌是一位紅色頭髮的可愛小女孩,所以稱為得意妹。
現在與大家玩一個遊戲,現今現實中,紅頭髮的 Wendy’s,
是左圖有兩條藍色帶束起兩條鬢起的孖辮,並向空中飛起,
還是右圖,只用兩條藍色帶束起兩邊頭髮,沒有鬢辮呢?現今的現實中,Wendy’s 得意妹是右邊,
一直以來只用兩條藍色帶束起兩邊頭髮,沒有鬢辮。奇怪嗎?

但很多人的記憶中,Wendy’s 得意妹的標誌是有兩條飛起的鬢辮。
並且,當你搜尋 Wendy’s costume,即 Wendy’s 得意妹的角色扮演時,
幾乎所有人都是向上飛起的紅色長鬢辮。
相信,無需再看下去,基本上所有人進行 Wendy’s 得意妹的角色扮演時,
都是兩條向上飛起的紅色長鬢辮,而不是現今現實只用藍色帶束起兩邊束頭髮。
證明 Wendy’s 得意妹的標誌,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改變了。
Wendy’s 漢堡飽快餐店的名字由來,
其實是創辦人女兒的名字 Wendy Thomas,
公司亦已經從父親轉到女兒手上。2011 年,Wendy Thomas 曾經親身為快餐店 Wendy’s 賣廣告,
廣告是回憶她的童年,父親以她的名字命名快餐店。
而廣告中童年的 Wendy Thomas,卻是兩條長鬢辮,
與 Wendy’s 的舊記憶標誌一樣,卻與新現實的標誌不相符。

另一段 YouTube 影片,2013 年 10 月,一位女士預備以 Wendy’s 得意妹的造型,
參與萬聖節舞會,她的造型是兩條向上飛起的長鬢辮,
明顯是舊記憶標誌裡的得意妹,卻與新現實的標誌不相符。
![]() |
四、那支很出名的美國有機天然蘋果醋,
是什麼名字呢?
第四個個案,同樣與錫安教會的肢體,特別與姊妹息息相關。 自 1996 年,日華牧師開始分享各式各樣的健康資訊後, 弟兄姊妹都使用過多種健康食品,其中一種就是有機天然蘋果醋。
考考大家的記性,當然目的不是錯或錯。而現今現實中,這個世界最知名的有機天然蘋果醋品牌的串法,
是左圖有’S 字尾的 B-R-A-G-G-’-S,BRAGG’S,還是右圖沒有'S 字尾的 B-R-A-G-G,BRAGG 呢?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這個品牌名稱以往都是’S 字尾,
當在 YouTube 搜尋,很多有關這個品牌的影片,
標題都會使用 S 字尾的 BRAGGS 或 BRAGG’S。
搜尋有 S 字尾 #braggs 的 hashtag, 更有多達兩萬多個搜尋結果,證明很多人的記憶中都有 S 字尾。
搜尋有 S 字尾 #braggs 的 hashtag, 更有多達兩萬多個搜尋結果,證明很多人的記憶中都有 S 字尾。
又例如這個提及這段 YouTube 影片的投票結果,
有 400 多人都投票表示是有’S 字尾的 BRAGG’S,而投票沒有’S 的只有 20 人。
證明這個品牌的串法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而改變了。
五、這位過萬人教會牧師的名字?
五個個案,是關於一位非常著名的牧師兼暢銷書籍作家, 他領導數萬人教會,於現今基督教界以至外邦都非常有名,就是圖中這一位。
考考大家的記性,這位牧師兼作家的名字串法,
是左圖有 L 字的 Joel Olsteen,還是右圖沒有 L 字的 Joel Osteen 呢?
現今現實中,他的名字串法是右邊沒有 L 字的 Joel Osteen,奇怪嗎?
但許多人的記憶中,一直以來都是有 L 字的 Joel Olsteen。
當在 YouTube 的搜尋欄輸入 Joel Olsteen,
YouTube 會提供很多搜尋建議,都是有 L 的 Olsteen,證明很多人都搜尋過這個字。
而且,他的名字改動同樣與錫安教會息息相關, 因為 Joel Olsteen 的父親,就是著名的 Lakewood Church 創辨人 John Olsteen, 日華牧師早期分享的主日信息中,曾經多次提及 John Olsteen。現今因為「曼德拉效應」, Joel Olsteen 的名字串法已經改變為沒有 L 字的 Joel Osteen
而且,他的名字改動同樣與錫安教會息息相關, 因為 Joel Olsteen 的父親,就是著名的 Lakewood Church 創辨人 John Olsteen, 日華牧師早期分享的主日信息中,曾經多次提及 John Olsteen。現今因為「曼德拉效應」, Joel Olsteen 的名字串法已經改變為沒有 L 字的 Joel Osteen
六、有聽過《The Squeeze》這劇集嗎?
第六個個案比較特別,有一齣電影突然在歷史裡出現,
更曾經在世界各地,包括在香港上映,有大量關於這齣電影的紀錄存在,
但在人們的記憶中,卻從來不曾出現過。
這齣電影是名為《The Squeeze》的喜劇,
於 1987 年上映,由著名影星米高基頓主演,
1992 年於香港上映時譯名為《出位俏冤家》。
大部分人都從未看過這齣電影,亦未見過它上映。
但現今現實中,它卻是真真實實地上映過,並存在大量紀錄,
例如:維基百科、IMDB 電影庫等,YouTube 亦有當年的預告片紀錄。
最令人奇怪的是這齣電影的海報,有一隻手緊握著 2001 年 911 事件中倒塌的世貿雙子大樓,
令大樓產生大量裂縫。

明顯地,這是另一個早在 911 事件 24 年前,已經隱藏了 911 事件的預告。
如同其他眾多的電影,早已預告了 911 事件,
詳情可以重溫「2012 榮耀盼望」信息第一篇。
不過,過去從來沒有任何研究 911 事件的人,
將這齣電影的海報作為證據,明證早已有人預知 911 事件。
日華牧師和 2012 小組的資料員,以往研究 911 事件時,
看過數以百計的影片和文章,亦從未見過有人引用這齣電影的海報。
所以,非常明顯,這齣預告 911 事件的電影,在以往的舊現實並不存在,
只是因為「曼德拉效應」,才出現在現今新現實的歷史裡,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卻是從未出現過。
小結:
大眾熟悉的事物,都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改動。
「中國人唔係東亞病夫」這句話改變了;
Sketchers牌子改名了;
美國漢堡包快餐連鎖店Wendy 的標誌改變了;
美國有機天然蘋果醋BRAGG'S改名了;
牧師兼作家 Joel Olsteen 也改名了;
喜劇《The Squeeze》橫空誕生了。
這樣的現實,有什麼是可靠、牢固的呢?
小結:
大眾熟悉的事物,都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改動。
「中國人唔係東亞病夫」這句話改變了;
Sketchers牌子改名了;
美國漢堡包快餐連鎖店Wendy 的標誌改變了;
美國有機天然蘋果醋BRAGG'S改名了;
牧師兼作家 Joel Olsteen 也改名了;
喜劇《The Squeeze》橫空誕生了。
這樣的現實,有什麼是可靠、牢固的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