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星期三

「曼德拉效應」專輯65:經典影音、電影的改動


前篇「曼德拉效應專輯64」,為大家分享了更多英王欽定本的「曼德拉效應」改動。

本輯「曼德拉效應專輯65」,則會分享一些大家都熟悉、出現極明顯「曼德拉效應」的事物,包括電影和一些傳世流行音樂,都出現了這種改變。


《鐵金剛勇破太空城》的「曼德拉效應」

第一個案例,是1980年上映的占士邦系列電影。由今年88歲離世、剛好代表時空穿梭數字、著名影星羅渣摩亞飾演占士邦的《鐵金剛勇破太空城》(Moonrack),當年,是一齣極為賣座,香港外語片冠軍票房的電影。

除了最為人熟悉的主角占士邦外,觀眾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奸角鋼牙(Jaws)。鋼牙角色形象出眾,身高達74吋、身形魁梧、力大無窮、面貌凶惡又古怪,特徵是一副閃亮的銀色金屬鋼牙,能咬開任何硬物。

故事提及,鋼牙遇上一位女士Dolly,雙方一見鍾情,但兩者形象完全相反,Dolly外形非常嬌小,束著金髮孖辮、配戴金絲眼鏡,帶點傻氣的形象與鋼牙形成強烈對比。

如果大家看過這齣電影,應該會非常深刻記得兩個角色造型的共通點。當鋼牙第一次遇見Dolly,向她笑及露出鋼牙時,她亦同樣向鋼牙露齒而笑。大部分觀眾都會記得,Dolly佩戴著金屬的牙齒矯正器,即俗稱的箍牙裝置,與鋼牙的金屬牙齒相映成趣。
但現今的現實中,Dolly並沒有佩戴箍牙裝置,當她向鋼牙回報笑容時,原本的金屬牙齒矯正器已經消失了。我們再看一次。

片段中,Dolly並沒有箍牙,但大部分人都記得,電影中Dolly向鋼牙展現笑容的一幕,曾出現閃亮的銀色金屬箍牙裝置,與鋼牙對應。

一個占士邦電影迷的網站Universal Exports,詳細記錄了所有占士邦電影的角色資料,包括︰出場次序、身份、性格和外形特徵。
當然,《鐵金鋼勇破太空城》亦不例外,網站記錄了Dolly的角色,形容她和鋼牙的形象完全相反,身形嬌小、一頭金髮、束起孖辮、戴眼鏡,而且箍牙。沒錯,網站非常清楚指出Dolly是有箍牙。
你能夠想像,一個專為占士邦電影迷而設的網站,網主不單會擁有這齣電影的影碟,亦必定看過無數次,但是,他的記憶與世上絕大部分人一樣,都記錯Dolly是箍牙,與現今的現實,Dolly卻是沒有箍牙。

電影上映多年後,約2006年,飾演鋼牙的Richard KielVisa信用咭拍攝了一個廣告,當鋼牙在超市以Visa咭付款離開後,收銀員展現了一個笑容,露出牙齒上的箍牙裝置,明顯,是為了與Dolly的箍牙形象互相呼應。



過往的主日信息,日華牧師曾多次提及占士邦電影,是他非常深刻的兒時回憶,這齣《鐵金剛勇破太空城》正是日華牧師第一次到戲院看的電影,沒錯,正是日華牧師第一次到戲院看的電影。

當然,日華牧師亦看見Dolly的箍牙,如同其他看過這電影的人,必然會對Dolly露出箍牙的一幕非常深刻,但是,如今電影的Dolly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而變為沒有箍牙。

所以,占士邦電影的「曼德拉效應」,同樣與錫安教會有關,亦是共同信息之一。


《聰明笨伯》的「曼德拉效應」

另一個出現「曼德拉效應」的經典動畫,是為人熟悉的《聰明笨伯》(The Flintstones)角色班尼(Barney)。

絕大部分人的記憶中,班尼是這樣,他的眼睛是實心橢圓形,樣子非常可愛。當你在網上搜尋班尼的圖片,絕大部分都是實心橢圓形的眼睛。

但是,官方動畫裡,班尼的形象卻出現了明顯轉變,他的眼睛由實心橢圓形,變為空心橢圓形,本來正常的神情,現在變得非常奇怪,甚至有點詭異。


而且並非《聰明笨伯》某一集將班尼的眼睛畫成空心,而是有歷史以來,班尼的形象都已經變為空心眼睛。

《聰明笨伯》的「曼德拉效應」不單如此,還有另一個改動,相信,兒時曾看過英語版或香港無綫電視廣東話版的人,都會清楚記得動畫播放主題曲前的開場,是描繪另一位主角董輝在恐龍背上工作,剛收到落班鐘聲,就立即衝回家向太太大叫:「慧瑪!我回來了!」英語版則是「Wilma! I’m home!」。

但是,現今的「曼德拉效應」改變下,董輝在整個《聰明笨伯》系列中,原來從未說過這句話,奇怪嗎?!

但這句說話,已經在現實中留下許多殘餘現象,雖然歷史被改變了,但卻證明絕大部分人都記得這句台詞。例如︰在Google 搜尋「Wilma I’m home」,會發現有無數人曾引用這一句。

例如︰這兩個網站,及Facebook專頁。

又例如︰這一個將《聰明笨伯》台詞變為音效的網站,第一段是主題曲,第二段已經是「Wilma! I’m home 

假如這句台詞從未存在過,為何所有人的記憶中,都會有這句台詞,而不是其他台詞呢?

明顯,經典動畫《聰明笨伯》,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而改變了。同樣,這套動畫,不單是日華牧師兒時常常觀看,甚至亦曾在主日信息提及,可見,亦是與錫安教會有關的共同信息。


流行音樂的「曼德拉效應」

另一個例子,是搖滾樂隊Queen1977年推出他們最具代表性歌曲之一的「We Are The Champions」。
為何與錫安教會是息息相關呢?因為,日華牧師多年前分享的主日信息加拉太書「搖滾樂」中,曾批評這隊樂隊和這首歌曲的內容,是歌頌同性戀、是屬撒但。

因為「Queen」這個名字在俗語上的意思就是同性戀者。而《We are the Champions》就是他們作給國際同性戀協會,成為會歌。
原來,這首歌曲亦出現了「曼德拉效應」的改變,本來歌曲的結尾與副歌一樣,是「’cause we are the champions, of the world 」。

但新現實的官方原版唱片,最後一次唱副歌時,單單以「’cause we are the champions」就完結了,本應是結尾的「of the world」卻消失了,感覺非常突兀,彷彿意猶未盡,突然中止一樣。

這首歌曲旋律簡單、容易上口,歌詞亦明確帶出冠軍心態,歌名We Are The Champions,意思即「我們是冠軍人馬」,

所以,很多場合都被人翻唱,尤其是比賽頒發冠軍時,觀眾都會一同唱這首歌。

但是,不單許多人記得這首歌的結尾,是of the world,甚至樂隊Queen,在一些演唱會中,亦唱了這個版本。
以下是1986年,英國溫布萊的演唱會片段,當時唱出的版本,與現今所謂的原版明顯不同。

大多數人都記得這首歌的結尾是of the world ,而不是現今不倫不類的「’cause we are the champions 」,公開演唱會唱到We Are The Champions時,所有聽眾都會接著唱結尾of the world

近年,一個電視節目,發現了這首歌的「曼德拉效應」,以一個有趣方式,表達這首歌的結尾of the world,因不知名原因消失了。

四位著名演員,在車上一邊播放We Are The Champions,一邊唱和。但原唱版本的結尾已經沒有了of the world三個字,

令車上所有人不知所措、非常尷尬,不明白為何少了最後三個字。


從以上例子可見,日華牧師曾在「加拉太書──搖滾樂」中,提及樂隊Queen和他們的歌曲We Are The Champions,但這首歌的結尾,已經因為「曼德拉效應」而更改了。

此外,1970年代,著名男同性戀組合Village People,有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YMCA」,專門影射國際基督教青年會
YMCA,於20世紀中期成為同性戀集中地。這首歌,不單當地極為流行,甚至風魔全世界,以不同語言翻唱。

現在,考考大家記性,Village People組合,究竟有多少位成員呢?是五位,還是六位呢?

答案是六位。他們的造型,分別是牛仔、建築工人、印第安酋長、警察、電單車黨及最後一位士兵。但大部分人的記憶中,Village People一直只有五位成員,他們亦一致記得,從未見過第六位士兵造型的成員。

如果只是部分人記性差,記錯樂團成員人數,為何所有人的記憶都是一致,是從未見過扮演士兵的成員,而不是其他造型各有不同的成員呢?

單純記錯的話,根本不可能全世界都一致忘記同一位造型的成員。而1978年推出YMCA的音樂MV時,世上至少有十億人看過,

如果你亦曾經看過,必定會記得他們的獨特造型,因為他們造型出眾,令人一見難忘,並且唱的人,都會隨著這首歌用身體語言做出「Y-M-C-A」的字母。

但絕大部分人,甚至他們的忠實歌迷,都未見過他們是六人,亦一致表示未見過士兵造型的成員。明顯,這亦是「曼德拉效應」的特有現象。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個音樂MV,大家曾否見過片段中,最右手面穿綠色衣服的士兵呢?抑或,你亦從未見過這位士兵造型的成員呢?


現今網上搜尋Village People的相片、影片、圖片、人手繪圖、漫畫,甚至他們1980年上演的電影《停不了的音樂》"Can’t Stop the Music",都已經變為六個人,並且有士兵造型的成員。

當年,日華牧師亦曾在戲院看過這齣電影,肯定記得是五個人,而不是六個人,現在,連電影內容都完全改變了。

但是,如同所有「曼德拉效應」,總會留下一些殘餘現象,證明人們的記憶,是曾經出現過的現實,而不是記錯。

例如︰2016年全美一叮America’s Got Talent 節目中,曾有一位參賽者,表演同時操控Village People五位成員的木偶,當中,並沒有第六位的士兵。

一位如此專業,用心扮演Village People成員的參賽者,不可能會記錯樂隊成員人數,但是,他竟然不知道存在第六位士兵造型的成員!

可能你會想,這位士兵造型的成員,會否是後期加入呢?但新現實中,Village People自第一天組成以來,一直是六位成員,並且有一位士兵造型的成員。

但絕大部分人對Village People的記憶,都同樣未見過是六個人,及這一個士兵造型。明顯,Village People的成員人數,已經因「曼德拉效應」由五人變成六人。

結語

當我們看見這大量的現實變動,看似十分微小,但是郤都帶有指定性,就是都直接和間接與錫安教會、或錫安教會的主日信息相關,這樣時空性的改寫,都顯明,這些變動的焦點,都是指向錫安教會,所以,我們務要把握光陰,認識為全人類帶來答案的「2012榮耀盼望」信息。


什麼是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 是指一些人、事、物件的現實狀況,與大部分人的記憶印象不相符,但凡出現這個現象,就稱為「曼德拉效應」。 這效應名字的由來,是來自有關前任南非總統曼德拉的實際個案,正如現實所見,他於2013年離世。但是,原來早於2010年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他清楚記得,曼德拉於80年代的時候,經已在監獄中離世。提出的人能陳述當年自己看過的報道、葬禮的電視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遺孀賺人熱淚的演講。 當這個法提出後,竟然得到大量網民回應,表示有相同記憶。從此,當現實與人們的集體記憶出現不相符,就會被標籤為「曼德拉效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